
近期,作為開發者協作最熱門的國際平臺,以及所有開發者寄予厚望的開源大家庭的GitHub,由于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最終無可避免得被牽扯到國際紛爭中,因封停賬號而帶來一些破壞性的負面影響。
有媒體報道,GitHub已開始屏蔽受美國制裁公司的俄羅斯開發者賬戶,只要是為受制裁實體工作,或與受制裁實體存在附屬、合作的關系,甚至以前為受制裁公司工作過的人似乎都有被封禁的可能。例如,俄羅斯銀行Sberbank賬號,此前就出現被封禁的情況:
不僅是俄羅斯,目前,克里米亞、古巴、伊朗、朝鮮和敘利亞都在此類「制裁名單」之中。比如,有伊朗的開發者,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使用 GitHub,也表示最近收到了 GitHub 發送的關于貿易控制的電子郵件,其中寫道:“由于美國的貿易管制法律限制,你的 GitHub 賬戶受到限制。對于個人帳戶,您可能只能訪問免費的 GitHub 公共存儲庫服務,僅用于個人通信。”
近日,又有蘋果開發者社區兩個熱門項目 Quick 和 Nimble 的首席維護者 Jesse Squires 在發文控訴GitHub因封停賬戶而搞砸了他的項目。
其實,幾年前,就有關于 Github 賬戶/開源項目是否會受到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的管制,在國內曾掀起熱烈的討論。比如2019年,一名伊朗開發者的遭遇,給國內乃至全球的開發界敲醒了警鐘——該名伊朗籍開發者不但個人賬戶無法正常使用,且不被允許導出數據,只因伊朗在 EAR 的限制清單當中。他的遭遇獲得眾多國際開發者的支持,最終逼得 GitHub CEO Nat Friedman 在推特上發布了一份非正式聲明,親自針對此事進行回應。
在那份公開對外的非正式聲明中,Nat Friedman 主要表達了以下幾點:
1. Github 受到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的管制
聽聞貿易戰如何對人們造成傷害,這讓我感到異常痛苦。 我們盡量不做超出法律要求的事情,但無論如何人們仍然受到了影響。 GitHub 受美國貿易法的約束,就像任何在美國開展業務的公司一樣。
2. 開源 repo 不受影響
為了遵守美國的制裁,我們不得不對伊朗、敘利亞和克里米亞的私人 repo 和付費賬戶實施限制。
公開 repo 依然能被所有開發人員訪問 —— 開源的 repo 不會受到影響。
3. 限制主要基于用戶所在地
限制主要基于用戶的居住地和身處位置,而非國籍。 如果某人被錯誤標記,只要填寫相應表格,賬戶就會在數小時內獲得解禁。
4. 制裁不會提前通知用戶
私人 repo 受到限制的用戶,可以選擇將其公開。法律不允許我們將限制事宜提前通知任何人。
聲明的最后,Nat Friedman 更大打感情牌,稱他們這么做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因為必須這樣做。GitHub將繼續與各國政府一起,積極倡導保護軟件開發者與全球開源社區的政策。
但大家并不買賬,認為 GitHub 于情于理上都站不住腳,因為凡事都有選擇,而 GitHub 目前的選擇顯然有失偏頗,太過屈從于美國法律:
面對GitHub的這一舉措,大家開始有了質疑的聲音,連GitHub都變得不可信任了,那么,開源是否還可信?開源是否真的無國界?
盡管,就GitHub而言,它的一系列受政治因素影響的行動讓“開源無國界”與程序員的身份以及制裁系統本身產生了諸多矛盾與不合理之處,但我們希望這些政策在未來能得到完善和解決的同時,也不可否認,開源本就是為了無國界而生,我們永遠相信和無限期待開源的力量。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特別是在基礎軟件行業中,開源驅動了絕大多數的技術創新。從我們智能手機上搭載的應用,到瀏覽的每一個網站、平臺,再到物聯網時代萬物之間的協同交互,可以說世界上 90% 以上的代碼,背后都有開源的身影。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擁抱開源、享受開源,并參與到開源的生態建設當中。有數據統計,在云計算領域,超過 78% 的客戶在采用開源軟件。可以看到,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我們都已經坐上了“開源”這輛從遠方駛來的馬車,駛向另一個遠方。
近幾年的GitHub事件,對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群體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再加上“實體清單”出口貿易管控政策,很多國家越來越注重自主創新,著手開發自己的開源軟件,只有自主創新,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不立于危墻之下,真正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發展。
基于GitHub的打擊,也有俄媒報道,俄國政府已經宣布計劃在2022年底之前創建一個本國的GitHub替代品,其運營商將是“俄羅斯信息技術發展基金會”,而這個項目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開發國有的開源軟件。
我國目前也正處于國產軟硬件替換國外軟硬件的時期,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基于自身某些戰略需求,或為了打破壟斷建設自身生態,紛紛躋身開源產業,自主開發了一系列開源軟件,比如知名的國產開源深度學習開發框架PaddlePaddle、MindSpore等。再加上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把開源寫入《“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強調開源模式已成為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創新的主導模式,可以說“軟件定義未來的世界,開源決定軟件的未來”。
OpenI啟智社區便是在國家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以及順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對開源的政策,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AITISA),聯合鵬城實驗室、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航、華為、百度等一系列的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產學研單位發起的一個開源的公益的無國界的組織,旨在希望通過匯聚從事開源工作的開發者和機構的力量去推進我們國家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OpenI啟智社區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國特色的服務開源開發者的開源社區建設之路,經過三年的發展,已初見成效,且不斷與國際接壤,已具備為國際開源開發者服務的能力。接下來,我們好好認識一下OpenI啟智社區具備的能力和特色。
作為開源社區,開源許可證少不了。為了保護知識產權,OpenI啟智社區在建設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開源許可證,且中英文同樣有效。只要符合相應的許可條件,任何人都可以運行、研究、修改和重新分發源代碼,甚至還可以銷售修改后代碼的副本。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匯聚開源的力量,OpenI啟智社區正在計劃聯合木蘭開源社區共同創建公共的開源許可證。
同時,OpenI啟智社區入駐了涵蓋模型庫、算法框架、軟件環境、基礎設施類非常多種類且名字非常有趣的開源項目,比如啟智章魚、啟智珊瑚、海參等,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人,可以在啟智社區里找到自己非常喜歡或者感興趣的項目。
另外,OpenI啟智社區也經常舉辦各種跟開源相關的活動,比如開發者大會、開源軟件創新大賽、全國人工智能大賽、全球人工智能博覽會,以及校園行分享等一系列統稱為“啟夢行動”的開發者活動,來推動我國人工智能開源發展。
基于以上的開發者系列活動,為促進社區高質量健康發展,培養培育我國人工智能開發者開源開放精神,結合我國開源生態實際情況,社區于2020年啟動了優秀開發者激勵計劃,在3年內對啟智開源社區做出貢獻的開發者給予不低于1000萬的獎勵。近期,社區還將通過一系列開發者日常激勵活動來為更多開發者提供算力和機時,敬請各位期待和關注~
OpenI啟智社區的另一大特色,是圍繞AiForge開源項目建立了功能完備的線上AI協作開發平臺(),并在不斷迭代完善,用戶在初步注冊后即可通過平臺各項功能上進行代碼托管、調試、模型訓練、數據集管理與共享等功能,其中模型訓練與調試的云端算力(GPU/NPU)均由云腦大科學裝置提供。平臺支撐過如全國人工智能大賽、Model Defense Challenge on CVPR 2022等多項國內外大型開源比賽的參賽者進行代碼、數據集托管及模型調試與訓練。
總之,歡迎各位加入OpenI啟智社區,共同為我國人工智能開源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